本报记者 杜冰
3月2日,银保监会、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的政策安排。
“自3月2日起,微众银行专门对受困小微企业客户推出的延期3个月还款策略,已可通过‘微众银行企业金融’公众号在线申请办理。”《金融时报》记者从微众银行了解到,该行已在推出的“所有受困小微企业2月月供可延缓至3月1日还款”基础上再出新措施——受困小微企业可申请再延期3个月不还本只还息,另外还可选择将未还本金延长为分24个月归还。
作为服务中小微企业客户的主力军,近期以来,中小银行金融机构通过主动调整还款付息安排、适度降低贷款利率、完善展期续贷衔接等系列措施为受困企业进行纾困帮扶。专家认为,《通知》的落地,为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银行稳妥推进受困企业资金接续、持续加大金融助企纾困力度提供了又一有力政策支持。而随着政策层面持续释放加大对中小银行支持的强烈信号,中小银行服务中小微企业仍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空间。
积极推进展期续贷工作
“疫情发生以来,北京银行累计对小微企业续贷近2亿元,对小微企业新增首贷超1亿元。”《金融时报》记者近日从北京银行了解到,该行通过续贷、延期等方式,提供信贷资金无缝衔接,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做到应续尽续。
《通知》要求,对于2020年1月25日以来到期的困难中小微企业(含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贷款本金,以及2020年1月25日至6月30日中小微企业需支付的贷款利息,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企业申请,给予企业一定期限的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还本付息日期最长可延至2020年6月30日,免收罚息。
专家认为,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的政策安排,能够显著缓解中小微企业客户因疫情出现的临时性资金链紧绷情况,而从银行业角度而言,这将是进一步缓释中小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
“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势必会转化成银行的信用风险。通过延期还本付息安排,进一步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从长期来看,也是银行主动化解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虽然从银行业整体来看,中小微企业信贷占比并不高,但对区域性中小银行而言,这部分信贷占绝对比重。这意味着,疫情对中小银行的冲击可能会比大型银行更为显著。
从近期实践来看,中小银行金融机构采取了一系列展期续贷有关措施,《通知》的落地,也将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因疫情受困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对受疫情影响企业,主动对接,上门服务,一户一策,坚决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采取稳妥的续贷和展期政策安排。通过下调利率、提高信用贷款限额、提高抵押品获贷比率等方式,增加企业现金流。对成长性好、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较大、暂时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中小企业,开展转贷款业务,单户贷款额度可高达3000万元,执行优惠利率。” 青岛银行相关负责人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因疫情患病无法开工、无收入的小微企业主,还可申请利息减免等降低还款压力。此外,为恢复生产的小微企业自3月2日起办理的新贷款业务也可申请前3个月不还本只还息。”微众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通知》还强调,湖北地区各类企业适用上述政策。从目前来看,银行业针对湖北地区倾斜支持也有所体现。据华润银行最新数据,截至目前,该行已主动为5097笔湖北籍贯的客户开通罚息复利减免业务,减免时间28天,涉及贷款余额18.86亿元;为1522笔贷款办理延期还款,涉及贷款余额7.5亿元;共发放涉及疫情生活物资保障的贷款248笔,金额总计1.3亿元。
强服务与防风险两手抓
“2月以来,我们已累计为小微企业主办理无还本续贷880笔、总金额18.3亿元,有效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平稳运行。”《金融时报》记者从民生银行深圳分行了解到,为保障疫情期间小微企业用款需求,该行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大力推广“自助转期”服务,并创新打造“在线支用”流程,大幅提升了企业用款效率。
《通知》特别强调了“及时办理”相关要求,包括“要为企业开通线下和线上等多种申请渠道”“要及时受理企业申请”“限时回复办理”。
《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为了确保为企业办理相关业务提供最大的便利,疫情期间,银行业进一步强化了线上办理渠道。
“针对疫情期间贷款到期的小微企业主,我们第一时间做好续贷安排,1月31日起,即组织对全行客户贷款到期情况开展逐一排查,协助小微企业主直接通过手机银行‘自助转期’功能提交续贷申请,足不出户完成续贷全流程。” 民生银行深圳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过,简化手续、提供便利并不意味着放松风险警惕。“我们按照原先授信原则审查审批防疫类贷款,并没有因为疫情因素降低风险准则。”某城商行内部人士透露。
为了防控道德风险,严防部分本身经营就不正常的企业“搭便车”,《通知》也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对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贷款进行专门统计、密切监测。
在特殊时期如何实现强服务和防风险两手抓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建议银行需提升两方面能力,一方面,在积累的大数据的基础上,提升优质客户的识别能力以及通过科技赋能提高风险防控的能力;另一方面,银行要提前做好风险预警,对一些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例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旅游等行业以及湖北、浙江、广东等地的资产质量表现持续跟踪,做好压力测试,积极做好应对措施。
政策持续“补血”添力
银保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26日,银行机构为抗击疫情提供的信贷支持已经超过9535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在《通知》等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倾斜支持下,中小银行信贷支持的体量仍有上浮空间。
“从目前中小银行指标来看,资本充足率保持在12%至13%,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都在100%以上,有能力为中小微企业进一步提供融资和其他金融服务。”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肖远企强调。
政策层面的倾斜性支持也将为中小银行进一步释放服务能力创造有利环境。近期,央行、银保监会已释放了持续加大对中小银行政策支持的强烈信号。
专项再贷款政策正进一步向中小银行倾斜。央行在2月26日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在前期已经设立3000亿元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的基础上,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5000亿元,同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5%。2020年6月底前,对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不高于lpr加50个基点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允许等额申请再贷款资金。
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金融时报》记者近日从杭州银行了解到,目前该行已对28家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7.35亿元,加权平均利率为3.03%,财政对企业贴息后,企业实际资金成本不到1.6%。
“此次再贷款不再局限于10个地区的地方性银行,意味着大部分中小银行均有机会申请,同时净利差空间更大,这也将进一步降低中小银行资金成本,给予其更多利润空间,从而增加其投放贷款积极性。”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与此同时,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窗口也在加速开启,获批发行永续债的银行主体持续下沉。银保监会网站显示,近一周内,已有江苏银行、湖州银行、桂林银行、北部湾银行等多家银行相继获批发行永续债。
除此之外,更大力度的“补血”政策也已准备就绪。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近日表示,将择机实施2019年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释放长期流动性,“因为有一些银行的普惠金融服务水平达标了,达标就要定向降低其准备金率水平,支持其进一步做好普惠金融服务。”
在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下,中小银行积极行动,不断强化服务力度、更新服务水平。“下一步,全行要多措并举全力支持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杭州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将及时了解研判受疫情影响、恢复生产时期企业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高服务响应效率;同时,创新完善金融支持方式,推进一系列减费让利惠企政策落地,支持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帮助受疫情影响企业渡过难关。 本报记者 杜冰
3月2日,银保监会、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的政策安排。
“自3月2日起,微众银行专门对受困小微企业客户推出的延期3个月还款策略,已可通过‘微众银行企业金融’公众号在线申请办理。”《金融时报》记者从微众银行了解到,该行已在推出的“所有受困小微企业2月月供可延缓至3月1日还款”基础上再出新措施——受困小微企业可申请再延期3个月不还本只还息,另外还可选择将未还本金延长为分24个月归还。
作为服务中小微企业客户的主力军,近期以来,中小银行金融机构通过主动调整还款付息安排、适度降低贷款利率、完善展期续贷衔接等系列措施为受困企业进行纾困帮扶。专家认为,《通知》的落地,为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银行稳妥推进受困企业资金接续、持续加大金融助企纾困力度提供了又一有力政策支持。而随着政策层面持续释放加大对中小银行支持的强烈信号,中小银行服务中小微企业仍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空间。
积极推进展期续贷工作
“疫情发生以来,北京银行累计对小微企业续贷近2亿元,对小微企业新增首贷超1亿元。”《金融时报》记者近日从北京银行了解到,该行通过续贷、延期等方式,提供信贷资金无缝衔接,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做到应续尽续。
《通知》要求,对于2020年1月25日以来到期的困难中小微企业(含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贷款本金,以及2020年1月25日至6月30日中小微企业需支付的贷款利息,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企业申请,给予企业一定期限的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还本付息日期最长可延至2020年6月30日,免收罚息。
专家认为,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的政策安排,能够显著缓解中小微企业客户因疫情出现的临时性资金链紧绷情况,而从银行业角度而言,这将是进一步缓释中小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
“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势必会转化成银行的信用风险。通过延期还本付息安排,进一步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从长期来看,也是银行主动化解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虽然从银行业整体来看,中小微企业信贷占比并不高,但对区域性中小银行而言,这部分信贷占绝对比重。这意味着,疫情对中小银行的冲击可能会比大型银行更为显著。
从近期实践来看,中小银行金融机构采取了一系列展期续贷有关措施,《通知》的落地,也将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因疫情受困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对受疫情影响企业,主动对接,上门服务,一户一策,坚决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采取稳妥的续贷和展期政策安排。通过下调利率、提高信用贷款限额、提高抵押品获贷比率等方式,增加企业现金流。对成长性好、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较大、暂时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中小企业,开展转贷款业务,单户贷款额度可高达3000万元,执行优惠利率。” 青岛银行相关负责人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因疫情患病无法开工、无收入的小微企业主,还可申请利息减免等降低还款压力。此外,为恢复生产的小微企业自3月2日起办理的新贷款业务也可申请前3个月不还本只还息。”微众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通知》还强调,湖北地区各类企业适用上述政策。从目前来看,银行业针对湖北地区倾斜支持也有所体现。据华润银行最新数据,截至目前,该行已主动为5097笔湖北籍贯的客户开通罚息复利减免业务,减免时间28天,涉及贷款余额18.86亿元;为1522笔贷款办理延期还款,涉及贷款余额7.5亿元;共发放涉及疫情生活物资保障的贷款248笔,金额总计1.3亿元。
强服务与防风险两手抓
“2月以来,我们已累计为小微企业主办理无还本续贷880笔、总金额18.3亿元,有效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平稳运行。”《金融时报》记者从民生银行深圳分行了解到,为保障疫情期间小微企业用款需求,该行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大力推广“自助转期”服务,并创新打造“在线支用”流程,大幅提升了企业用款效率。
《通知》特别强调了“及时办理”相关要求,包括“要为企业开通线下和线上等多种申请渠道”“要及时受理企业申请”“限时回复办理”。
《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为了确保为企业办理相关业务提供最大的便利,疫情期间,银行业进一步强化了线上办理渠道。
“针对疫情期间贷款到期的小微企业主,我们第一时间做好续贷安排,1月31日起,即组织对全行客户贷款到期情况开展逐一排查,协助小微企业主直接通过手机银行‘自助转期’功能提交续贷申请,足不出户完成续贷全流程。” 民生银行深圳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过,简化手续、提供便利并不意味着放松风险警惕。“我们按照原先授信原则审查审批防疫类贷款,并没有因为疫情因素降低风险准则。”某城商行内部人士透露。
为了防控道德风险,严防部分本身经营就不正常的企业“搭便车”,《通知》也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对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贷款进行专门统计、密切监测。
在特殊时期如何实现强服务和防风险两手抓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建议银行需提升两方面能力,一方面,在积累的大数据的基础上,提升优质客户的识别能力以及通过科技赋能提高风险防控的能力;另一方面,银行要提前做好风险预警,对一些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例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旅游等行业以及湖北、浙江、广东等地的资产质量表现持续跟踪,做好压力测试,积极做好应对措施。
政策持续“补血”添力
银保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26日,银行机构为抗击疫情提供的信贷支持已经超过9535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在《通知》等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倾斜支持下,中小银行信贷支持的体量仍有上浮空间。
“从目前中小银行指标来看,资本充足率保持在12%至13%,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都在100%以上,有能力为中小微企业进一步提供融资和其他金融服务。”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肖远企强调。
政策层面的倾斜性支持也将为中小银行进一步释放服务能力创造有利环境。近期,央行、银保监会已释放了持续加大对中小银行政策支持的强烈信号。
专项再贷款政策正进一步向中小银行倾斜。央行在2月26日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在前期已经设立3000亿元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的基础上,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5000亿元,同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5%。2020年6月底前,对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不高于lpr加50个基点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允许等额申请再贷款资金。
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金融时报》记者近日从杭州银行了解到,目前该行已对28家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7.35亿元,加权平均利率为3.03%,财政对企业贴息后,企业实际资金成本不到1.6%。
“此次再贷款不再局限于10个地区的地方性银行,意味着大部分中小银行均有机会申请,同时净利差空间更大,这也将进一步降低中小银行资金成本,给予其更多利润空间,从而增加其投放贷款积极性。”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与此同时,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窗口也在加速开启,获批发行永续债的银行主体持续下沉。银保监会网站显示,近一周内,已有江苏银行、湖州银行、桂林银行、北部湾银行等多家银行相继获批发行永续债。
除此之外,更大力度的“补血”政策也已准备就绪。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近日表示,将择机实施2019年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释放长期流动性,“因为有一些银行的普惠金融服务水平达标了,达标就要定向降低其准备金率水平,支持其进一步做好普惠金融服务。”
在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下,中小银行积极行动,不断强化服务力度、更新服务水平。“下一步,全行要多措并举全力支持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杭州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将及时了解研判受疫情影响、恢复生产时期企业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高服务响应效率;同时,创新完善金融支持方式,推进一系列减费让利惠企政策落地,支持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帮助受疫情影响企业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