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深圳市发改委官网发布《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指导意见》及《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年)》《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两份配套文件,同时公布了《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措施》。四份文件同时出台,可见对生物医药产业支持力度之大。
创新引领 促进高质量发展
深圳素有“创新之都”的称号,而“创新引领”在上述政策文件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据统计,“创新”一词在以上四份文件中共出现160多次,“研发”(或科研)出现频率也达70次之高。
《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顶层设计层面强调创新,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催生颠覆性创新,摆脱跟随发展的路径依赖。同时强调,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建设,引领原始技术创新突破。
《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四个重点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突破,分别是抗体工程、细胞工程、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生物医药原始创新,pet-mri 融合技术、医用机器人、伽马刀、质子重离子治疗等高端医疗器械研发,bt+it 技术深度融合,人工生命元器件、人工生命体等生物工程前沿关键技术。同时着力建设基础研发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全链条专业服务平台等十个重大产业支撑平台,支持创新发展。
《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在加强原始创新、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和相关保障措施等。
《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则明确了资助范围、标准等具体激励措施。其中,根据研发进度对新药分阶段予以资助,ⅰ类新药资助比例最高为实际投入研发费用的40%,单个企业每年获得资助金额最高可1亿元。此外,对符合条件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品、医疗器械产品、生产企业、科研机构等也给与不同比例和不同金额的资助。
聚焦发力 通过集约集聚构建产业优势
作为典型的智力密集型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很强的集聚发展特性。美国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发展,我国《“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集约集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深圳此次也将重心放在“集聚”发展上,强调以园区、产业基地等为载体,聚焦发力,快速构建产业优势。
《意见》提出,强化集聚效应,打造特色园区,形成空间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构建多梯次企业集群。
《实施方案》提出,重点打造以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核心,深港生物医药创新政策探索区、光明生物医学工程创新示范区等多园区共同发展的“一核多中心”特色发展格局。
《行动计划》提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行业骨干企业,挖掘培育一批有潜力、有实力的初创型企业,吸引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
《若干措施》则对园区建设、配套工程及产业项目等给出了具体资助和补贴标准。其中,园区建设按总投资的20%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
深圳生物医药企业迎来发展机遇 上市公司有望优先受益
深圳作为首批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步早,基础较好。上述政策逐步落地,将为区域内生物医药企业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此次出台的系列文件中也提到,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助力龙头企业做优做强。上市公司作为行业的头部力量,或有望优先受益。
统计显示,目前深圳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共17家,其中包括迈瑞医疗、健康元、华大基因、华润三九,以及在科创板上市的微芯生物、普门科技等。
正如前文所述,此次出台的系列政策着重强调“创新”。因此,注重创新且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及相关的前沿科技企业将从中受益。此外,从国内甚至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创新”也是大部分生物医药企业转型升级以及实现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路径。因此,如何借助政策、资源等优势,实现创新突破和高质量发展,也是区域内企业应思考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