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记者从深圳市地税局税收工作会议上获悉,2017年深圳地税预计减免税505亿元,同比增长29.5%。其中落实小微企业减免1.8亿元,为高新技术企业和重点软件企业分别减免59.3亿元和42.2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连续9年位居全国地税系统第一。
图为深圳市地方税收工作会议现场。
近年来,深圳地税探索打破长期以来沿用的“划片管理”“分户到人”的“管户模式”,建立起数据化管事模式。经过两年多全方位试点,2017年年初,深圳地税在全市统一了“纳税服务、基础管理、风险管理”层层递进,以事为中心、多岗位分工协作、突出风险管理的核心业务流程。统一“与事相适”的岗责体系,“以事定岗、以岗定责”,搭建数据化管事模式下职责清晰、边界明确、工作均衡的岗责体系。
让“数据多跑网路、纳税人少跑马路”是深圳地税改革坚持的理念,通过全面推进“一门一网式”政府服务,深圳电子税务局与市网上办事大厅实现互通。国地税共建一体化电子税务局,与市场监管部门实现商事登记信息实时共享,优化升级门户网站。上线个人房屋出租税收委托代征系统,提供私房租赁自行申报、微信缴税服务,建立“互联网+双代”发票新模式,率先全国推出跨境电子支票缴税。网上办税业务量占比达 91%,网上开具税收证明占比达97%,绑定手机的电子税务局用户量已达148万;首次开通个税12万微信申报渠道,30.7万户纳税人实现“一键申报”。
依托大数据决策平台,深圳地税整合和分析涉税数据60tb,实现智能化、可视化展示。完成国、地税数据通道建设并交换数据30亿条。梳理近8年2500宗稽查案件,从沉睡档案中挖掘“活的数据”,主动选案,提升各行业税收遵从,做到了在数据化管事模式下“用数据说话、听数据讲话”。
深圳地税还主动分析税收优惠数据,2017年向纳税人推送政策提醒近2万户次,确保纳税人税收优惠“应享尽享”;分析纳税人办税及排队等候数据,推出预约办税服务。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成效显著,共计开展专题分析50多期,获市领导批示8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举办“走出去”主题活动、千户集团税收沙龙等5场次,4300余户企业受益,落实税收服务自贸片区发展的十大新举措。
此外,通过探索稽查、征管、公安“三联动”,深圳地税与公安部门合作建设税警数据交换平台,落实双随机机制,抽查企业330户,查补税款3.2亿元;与国税联合稽查552户,立案74户,查补税款23.2亿元。完善税收违法“黑名单”制度,与30个部门开展联合惩戒,推动黑名单和联合惩戒制度“双扩围”,挽回税款损失近3亿元。
风险管理是税收管理核心,深圳地税2017年推送风险任务11.9万户次,补税 71.3亿元,在风险任务推送减少48%的情况下,补税额增长124%。建设遵从类风险指标93项,目前遵从类风险指标已覆盖地税所有税种。运用风险管理手段,汇算清缴申报率达99.5%,征收税款突破200亿大关,均创历史新高。
深圳地税还以事项梳理为基础,形成全面覆盖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一系列标准。399项征管标准涵盖征管、税政、风险管理、稽查、纳税服务等主要领域;建立33类61项所得税后端管理事项工作标准,实现了税收政策、税收征管和风险管理的有机融合;开展行政综合标准化建设,在政务、人事、党建、财务、后勤、监察等领域建立127项标准;基层结合税源特点,自定义建设207项标准,有力提升税收管理质量。标准化建设消除了管理“难点”“痛点”“堵点”“盲点”,实现对改革成果的巩固提升。
深圳市地税局局长钱勇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地税局沿着税收征管现代化改革道路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以高度的自信和坚强的定力,完成了一场以数据化管事全面替代经验型管户为标志的税收征管的深刻变革,实现了从补缺补短到固优固强,从速度增长、规模扩张到创新引领、质量第一,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历史性跨越。
(见习编辑: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