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深圳市政府近日公布《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修改草案稿)》,并公开征求市民意见。该《环保条例》规定,在深圳市范围内将实行消费者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制度,商家如果向消费者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将面临被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读罢这则消息,笔者不禁为深圳将专门出台地方法规,规定消费者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引导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环保习惯而击掌叫好。
上世纪80年代末,人们购物基本上都是拿着塑料网兜或菜篮子去。随着经济的发展,塑料袋作为方便文化的象征,进入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给人们购物带来了方便。比如,超市里的塑料袋既方便,又耐用,且不用花钱,随用随取。“免费”刺激需求,“免费”难免刺激了消费者的大手大脚——买两只辣椒,用一个袋子;买一根黄瓜,又一个袋子;就是买两角钱的小葱,也有一个专门的小塑料袋装着……这还不算,到了收银台,收银员还得再套几个大袋子。待购物出门,往往是东西没多少,袋子倒是套了一层又一层。环保部门的一份调查显示,市民到超市消费100元,北京人平均要拿走4—5个塑料袋,上海人平均拿走4个,广州人则要拿走5个。
如此毫无节制的取用,塑料袋焉能不失控?事实上,很多品类的商品,只要不互相污染,最后集成放在一个袋子里,是一点都不碍事的。倒是袋子太多,拎回家后,大一些的可以用来装垃圾,小一些的倒成了新的垃圾。据《楚天金报》2007年12月9日报道,自从武汉市兴办超市以来,一次性免费购物袋作为其附赠的一项服务,在市区得到大力推广。免费使用塑料袋的确方便了消费者。有的人在超市购物时小袋装、大袋套,唯恐少拿了一个袋,如今这一“便民服务项目”发展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据有关方面透露,该市城区各大超市的用袋量每年递增相当惊人,早已达到十几亿个,给市区造成极大的白色污染。与此同时,由于用袋量巨大,致使一些人在街头及公共场所内随意丢弃此袋,不仅影响城市市容卫生,还给环卫职工增大了清扫负担。北京一家中型超市平均每天的塑料袋消耗量为1.5万个,而星期六、日每天塑料袋数量多达2.5万个。每年我国的包装废弃物约200多万吨,其中有近5%为塑料制品。
武汉市武商量贩公司20家门店购物的顾客平均20.5万人,经估算,每天发放的购物袋约28.8万个。每个购物袋的成本约为0.11元,一年下来,该公司为购物袋支付了巨额费用。据了解,该市另外几家超市花在购物袋上的费用也较高。自从2004年购物袋的成本上涨后,此项支出已成为超市除水电之外的第三大开支。
塑料袋之害已经成了众矢之的。这些曾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塑料袋,如今变成了一种环境污染。许多中小城市乃至乡镇的街头巷尾、花坛的树枝上,甚至楼道中屋顶上都有它的踪迹。一些生活区垃圾堆变成了五颜六色,“繁花似锦”。遇风四处飘扬,大煞风景。笔者所在的城市年产垃圾总量13万吨左右,年均增长率在6%至8%之间波动,其中塑料袋垃圾占到了13.24%,它也被称为“白色污染”。这种污染如今已到成灾的地步。一些塑料袋如采用填埋方法,不但会浪费宝贵土地,而且在自然环境下不易降解,可残留200—700年,即使经过特殊处理可快速降解的塑料袋也需3年时间。据联合国环境保护署估计,50%的海底垃圾是塑料制品。这不仅会污染地球表面环境,还会极大地破坏土壤和水源,影响农作物生长。有资料显示,每亩塑料残片达15公斤时,可使油菜、小麦、稻谷分别减产54%、26%、30%。废弃在地面上和水中的容易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中毒或死亡。
近年来,人们都在高喊着要环保,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但对减少塑料袋的危害,多停留在呼吁、倡导的层面,使用的塑料袋并没有真正减少。
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除了加快并开发出能降解的塑料袋、引导人们使用替代产品(竹篮、布袋等)、加快科技攻关提高回收利用废弃塑料袋的水平外,还要通过立法、宣传教育的手段让消费者尽量不用、少用、重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并且养成不乱丢乱弃的习惯。深圳市将专门出台地方法规,规定消费者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此举对于促进环保,倡导绿色消费,使其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加大公众对塑料袋危害性的清醒认识,并通过经济杠杆控制塑料袋的使用量,最终使商家和广大消费者达到日常买卖物品时告别塑料袋,改用环保型购物袋、购物篮的目的,有着积极的意义,颇值得各地学习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