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视觉正是风头正盛时。
随着我国配套基础建设的完善,技术、资金的积累,各行各业对采用机器视觉技术的工业自动化、智能化需求开始广泛出现。国内有关院校、研究所和企业近两年在机器视觉技术领域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逐步开始了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布局。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中国工业视觉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并保持每年30%的增速。而工业视觉的四个主要场景——检测、定位、测量、识别,也是制造业当中用工需求最多的地方。
近日,亿欧新制造频道拜访了新拓三维创始人唐正宗,就目前国内工业检测行业发展现状,新拓三维的业务以及运营状况进行交流。
新拓三维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三维工业检测方案提供商。其核心团队长期潜心于三维光学测量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并制定了三维光学测量领域的第一个国家标准。、
从高校科研出发,落地实际应用
从技术研究走向应用落地,这条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2013年,与大多数人一样,博士刚毕业于西安交大的唐正宗同样面临着“二选一”的抉择。在进入高校继续做科研和走向“九死一生”的创业之路之间,唐正宗选择了后者。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我想的比较简单。总觉得我有技术,然后把东西做好就行。但后来发现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都是一开始并没有预想到的。”唐正宗坦言。
的确,当角色从科研人员转变为创业者时,企业运营、人员管理、文化建设、营销推广等各个层面的挑战接踵而来。
这其中最难的,或许是对市场的理解。站在当前节点往前看,这几年踩着风口拿融资的技术型企业不少,但热度过后,因找不到落脚点而退场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不管是3d测量还是其他技术,实验室和市场客户关注的点完全是不一样的。我们一开始也臆想过客户的需求,在这方面走了不少弯路,费了很大力气才将这种观念转变过来。”
目前,新拓三维拥有四大系列产品及技术,包括三维外形轮廓检测测量、三维应变变形测量、三维动态和运动轨迹测量、教育文创及民用领域的外形测量,涉及消费电子、航天航空,汽车、工程机械等10多个学科领域。
凭借着“近水楼台”的地域优势和扎实的技术积累,新拓三维在过去几年接了不少项目,与国内外众多研究机构以及高校,如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清华大学、中国试飞院、航天四院等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份,新拓三维发布了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弯管零件光学3d检测设备——tube qualify弯管检测系统,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国际弯管光学三维检测设备垄断。
因为其管子和机械零件的双重特性,弯管零件在汽车制造、航天航空、轨道交通等各种行业上均有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的检测方式主要依靠人工在检具上进行,测量时间长,速度慢、数据也不够精确。tube qualify弯管检测系统了采用非接触式三维光学测量技术,能够捕捉复杂管件的精准三维数据,并快速重建出三维模型。
后工业时代,数据的重要性毋庸置疑。2018年的云栖大会上,马云首次系统地阐述了“新制造”,并称“以前制造业靠电,未来制造业靠数据。”在采访过程中,唐正宗尤其强调的一点是数据的留存。新拓这种通过在线检测的方式获得的信息量是全面且可追溯的,相关信息亦方便集成和留存。
目前,新拓三维正在推动产品实现大规模商用落地。tube qualify弯管检测系统已通过日本三樱等国内外弯管制造、弯管机生产企业的验收,并签订了后续批量供货协议,将为汽车、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提供弯管检测服务。
以深圳为市场开拓桥头堡,进军工业领域
每一项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并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现在看来,新拓三维前期的打发较为保守,业务主要聚焦在设备科研和教育两大方向。现如今,新拓三维想要在市场上拥有新的突破,而孵化出华为、腾讯等众多巨头的深圳成为了首选之地。
去年,新拓三维与ai 3d传感技术方案提供商奥比中光进行了重组,并以深圳建立深圳市场桥头堡,锁定了下一站的攻坚目标-工业领域。而汽车和手机行业则是新拓三维切入工业领域的第一站。
“与西安的土壤环境不同,深圳的硬件产业更为发达,离客户更近。再加上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对我们而言,深圳是一个开拓工业市场的不错选择。”唐正宗说道。
然而,从西安到深圳的这一年,人员规模扩大了,问题也多了。
一是战略方向。唐正宗告诉亿欧,之前觉得有项目就行,因此企业的方向很大程度上会受客户需求的影响。现阶段,为了逐步走向产品化,新拓三维需要有所选择,并聚焦在自己的主线上。
二是内部管理。当一家公司规模开始扩大的时候,人的管理和组织架构的搭建必然又是一轮挑战。
当问及是否面临资金上的压力时,唐正宗表示过去几年依靠一些稳定的业务,公司资金一直都比较充裕。现阶段,新拓三维会将精力聚焦在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上。
商场如战场。只有贴近用户的需求,不断改良自己的产品,才能走得更远更精。唐正宗指出,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企业的工业技术积累虽远不如其深厚,但借助本地化的优势,能够迅速响应客户需求,势必能在一些细分市场做出一番成绩。
总体而言,国内的工业检测视觉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要补的功课还有很多。长路漫漫,而这场马拉松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