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深圳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被称为“凉州上士”的姜维因何得名?在三国后期到底地位如何?

2019/9/29 12:28:08发布144次查看
“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罗贯中
这位被誉为“天水英俊”“凉州异才”的人物,就是姜维。姜维(202-264),字伯约,天水冀县(甘肃甘谷县)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姜维本魏将,官天水郡中郎。建兴六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中原,姜维归降蜀汉,任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侯,时年26岁。诸葛亮称赞他 “忠勤时事,思虑精密,乃凉州上士”。姜维缘何被称为“凉州上士”,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姜维成长之地来探寻答案。
一、天水英俊姜维,天水冀县(甘肃甘谷县)人。冀县,属渭河上游河谷盆地,地势平坦开阔,先秦时期为冀戎地。秦武公十年(前688),秦伐冀戎,以其地置县。治在今甘肃甘谷县东。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县名为伏羌,现名甘谷县。姜维就出生在甘谷城东5公里处的姜家庄。姜维是冀县人,为何历史上常称其为天水姜维呢?
古冀县城、天水郡治、凉州治及姜家庄位置图
天水郡,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置。郡治起初在平襄(今通渭县城)。辖县十六,大致即今甘肃省定西、天水两地市。东汉永平十七年(74)改为汉阳郡,并移治冀县(今甘谷县东)。三国魏复改为天水郡,辖天水市及礼县一部分。天水郡治大概在今甘谷城东2公里处,由此往东2公里,就是姜维的家乡姜家庄。所以,我们常说天水姜维,这里的天水即指天水郡所在冀县。
三国魏天水郡、冀县位置图(采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姜家庄,在甘谷城东5公里处,南依鼍峰(秦岭余脉),北濒渭河;东侧有水自山谷流出,《水经注》称为“托里水”;西面村庄毗连,遥指县城。在这里姜维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清志载:“姜家庄,在县城东南,黄羊堡正西。(距县城)十二里。三十八户。一百九十九人。庄内有姜公祠一所,蜀汉武襄侯故里。井二口。”可以看出,清代姜家庄人口并不多,或因战争、迁徙等原因所致。 今天姜家庄人口是清代人口的几倍,姜氏族人自姜维以下已传63代,庄南设有姜公祠,以纪念姜维。
甘谷姜家庄姜公祠
姜维之父姜冏(?—214),字仲奕,官天水郡功曹。姜冏不能常伴妻儿左右,只能将姜维交由其母抚育。姜母教姜维识字,并请师傅授其武艺。南山山麓有姜维洞,传说为其习武之所。就这样,年幼的姜维在姜家庄度过了他快乐的童年岁月。
姜家庄山麓姜维洞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姜维9岁,尚在读书习武。姜家庄看似宁静,而几里之外的冀城,却是风起云涌,山雨欲来。一场有名的战役即将鸣锣开战,这就是“冀城之围”,或“凉州之战”,潼关之役后,马超试图复夺凉州的一场战役。这一年,姜维9岁,马超35岁。马超冀城之围名垂史册,姜维命运就此改变,戎马生涯即将登场。
潼关战后,凉州别驾杨阜就劝曹操曰:“超有信(韩信)、布(吕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军还,不严为其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陈寿《三国志》)杨阜是冀县(甘谷)人,深知马超在在羌胡之中威信很高,所以劝曹操严防马超进兵陇右。果不其然,马超率羌胡之众发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响应马超。建安十七年(212年)马超围攻冀城,攻破城后,杀凉州剌史韦康,占据冀城,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此后,杨阜联络凉州旧部于建安十八年(213年)一同反抗马超。次年,马超败走,逃离凉州。在这场战役中,姜维之父姜冏战殁。
姜维丧父,与母相依为命,坚持读书习武,尤好郑玄之学。年少的姜维才兼文武,以父功赐维官中郎,参天水郡军事,官位八品,内掌宿卫,外参军事,又被凉州辟为州从事。姜维继承父志,意气风发,一时为天水英俊。
二、凉州上士谈及凉州,人们通常会想到河西之凉州,姜维是天水人,为何获誉“凉州上士”?
1、凉州在哪里?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全国分13个刺史部,陇右设凉州刺史部,治所在陇县(天水市张家川县),天水郡属凉州。陇右“地处陇坂下,势如西方常寒凉,故名凉州”。陇山以西气候寒凉,故称为凉州,凉州之名最初是指陇右地区,即今甘肃天水。东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凉州治所由陇县迁至冀县(今甘谷县境内)。曹魏黄初元年(220),“魏文帝即位,分河西为凉州”(《晋书·地理志》)。凉州治在冀县(甘谷)存续52年,在姜维18岁时,凉州治所迁至武威。可见,当时冀县县城、天水郡郡城、凉州州治都曾在甘谷县。
2、但有远志,不在当归
建兴六年春(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军向祁山,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震动。适时天水太守出行在外,姜维等随行。太守闻蜀军到天水且诸县响应,怀疑姜维等有异心,于是连夜奔赴上邽(天水市秦州区)。姜维等察觉太守离开,追至上邽城下,闭门不纳。姜维等又返冀,冀城亦拒其入城。姜维只得归降蜀汉。此时正逢马谡败于街亭,诸葛亮迁西县千余家及姜维等退还蜀中,姜维遂与母分离。诸葛亮任命姜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虽因马谡失街亭而遭致失败,但得到姜维,却是这次战争的重要收获。
收姜维(越剧)
姜维归蜀后,魏人让其母手书召回姜维,并送当归与之。姜维回信:“良田百顷,不计一亩,但见远志,无有当归。”(房玄龄《晋书》)这充分说明了姜维的远大志向。徐勉就曾劝元彧说:“昔王陵在汉,姜维相蜀,在所成名,何必本土?”(魏收《魏书》)姜维相蜀成为远大志向的典故,而被人们引证。
3、凉州上士
诸葛亮认为姜维“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其人凉州上士也!”姜维之才能在三国时期处于什么位置呢?
诸葛亮评价姜维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永南、季常即李邵、马良,均是蜀汉官员,皆有才华名气。李邵,字永南,广汉郪人也。诸葛亮辟为其西曹掾。马良(187-222年),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马谡之兄。任荆州从事。姜维曾任曹魏凉州从事、蜀汉西曹掾,与李邵、马良官职相同,三人皆以才气闻名。诸葛亮将其与此二人相较,突显出姜维才能更胜一筹。
同在蜀汉为官的费祎,对姜维说:“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资治通鉴》)这句话代表了费祎对自身的认识和对姜维的定位,也反映出蜀汉官员对姜维的总体评价。
从诸葛亮和费祎的评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姜维在蜀汉人才体系中的定位,即远不及诸葛亮,但比同职的李邵、马良等高出许多。在蜀汉之外,曹魏官员对姜维也有评价,如钟会对长史杜预言:“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 太初是夏侯玄,而公休就是诸葛诞,是反对司马氏的急先锋,钟会把姜维与诸葛诞相比,是为说明姜维之胆识过人。他这里提到“中土”二字,是首次明确将姜维与中原人士相比,更加清晰地凸显出姜维人才定位的凉州属性。
《三国志》作者陈寿对姜维也有评价:“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言语中隐含讥讽,透露出对其“玩众黩旅”,损耗国力的不满。
姜维故里人对其又如何评价呢?清伏羌县令蒋薰认为,姜维“岂才不若魏操,智不若吴权与,亦阨于时屈于势也,然而伯约为更难矣。”(《伏羌县志》)蒋薰认为姜维才智不输曹操、孙权,只是其所面临的形势更为艰难。显然,蒋薰的观点代表了姜维故里人对其评价,赞誉怜惜之情溢于言表。
甘谷姜维雕像
文史君说姜维成长于陇右天水,自幼勤奋好学,才兼文武,事亲至孝,志向远大,以父功在天水郡、凉州任职,可谓少年得志的青年才俊,实为凉州之翘楚。归蜀以后,又深得诸葛亮器重,继承遗志,力撑危局。郤正论维曰:“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陈寿《三国志·蜀书》)姜维身居高位,却家资弊薄,淡泊明志,足见其廉洁自律,守志笃行的崇高风范。但是,诸葛亮器重姜维并不止是看着其才华,“凉州上士”的背后,还隐含着另一层意图,那就是姜维“练西方风俗”。
姜维世居陇右,深谙羌氐风俗,每次用兵都能得到响应,故能九次北伐轻兵深入。可见,“凉州上士”是诸葛亮对姜维的极高评价,也是对姜维的期望与嘱托。事实证明,这一评价是非常确切的,姜维成于此,败亦于此。凉州是姜维的发迹之地,也是他一生用兵的重心所在,但凉州并不是天下之重心,姜维以蜀国尽耗于此,难挡天下大势归于一统。
姜维出凉州、战凉州,毕生事业都与凉州有关,“凉州上士”或许是对其最准确评价和人生设定,也牵动着蜀国的国运。
参考文献:(西晋)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75年版。
(北齐)魏收:《魏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唐)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82年版。
(清)巩建丰:《伏羌县志》
(作者:浩然文史·冀城晨光)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深圳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