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对社会存在的直接反应,它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通过个体间相互影响自发形成的,遇事感情上接受不了而产生一种抵解情绪造成的。没有什么人指使,也没有十分明确的指向目标,不知该做什么与不该做什么,往往不受约束,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只图痛快。有时看到别人那样干,也跟着干,这一从众心理是逆反心理在特定条件下自发产生的表现。
青少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学生精力充沛,探求能力和好奇心有了很大的发展,往往显得更加好动、好问、猎奇、执着。但由于心理的发展与之不相适应,思维的偏激性很大,学生往往处于一种“找不到正确的活动途径、有劲无处使”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于是,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使劲”的突破口,盲目地行动,表现得很任性。
如果家长因为孩子对异性产生好感就十分的惊悚,那么孩子很容易根据家长的反应认为自己与异性来往是不对、羞耻的,孩子与异性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就收到影响。还有一些孩子会因为父母,而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认为家长是故意剥夺自己的自由,是在控制自己。这样也会更加容易做出一些出格的,甚至伤害自己的行为。
惠州市启德青少年成长研究院
13620485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