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4 日,市交委正式发布《深圳市高快速路网优化及地下快速路布局规划》,并就八大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公开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建议。意见建议请于 7 月 15 日前反馈至邮箱 szjtwgh@163。以下为八大项目具体规划:
一、机荷、惠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
(一)问题分析。
1.交通功能混杂,拥堵严重。
机荷、惠盐通道是市域范围原二线关外南北约 30 公里范围内唯一一条东西方向贯通性良好的干线道路,过境交通、对外交通以及组团间和组团内部交通均需要通过机荷高速公路解决,导致该干线道路交通功能混杂,日均交通量 12--16 万标准车,远超设计通行能力,部分路段全天拥堵时长超过 10 小时。
2. 未来城市发展对通道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湾区两岸交通联系日益加强;深中通道(双向 8 车道)预计 2024 年通车,直接对接机荷高速公路;深汕合作区正式划入深圳市,深圳与深汕方向交通需求将显著增加;特区一体化发展,原特区外开发强度成倍增长;深圳职住平衡线逐步由原特区内向外延伸;这些发展新形势,都将导致未来机荷、惠盐通道拥堵加剧。
(二)规划思路及设计方案。
借鉴台湾中山高速公路立体改扩建经验,构筑双层复合通道,分层承担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功能,大幅提升通行能力及通行效率。
1. 上层立体通道主要采用桥梁高架,西起深中通道、东至外环高速,全长 62km,双向 6 车道, 100km/h,设置 6 个立交;
2. 下层地面通道以路基拓宽为主,局部路基改桥,西起机场南路、东至绿梓大道,全长 60km,双向 6 车道, 80km/h,设置 21 个立交;
3. 通过 3 组(6 对)上下匝道,实现上层立体通道与下层地面通道之间转换。
近期实施广深高速至东部过境段,全长约 53km。
▲机荷、惠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
(三)实施效果。
1.功能分离,有效缓解拥堵:通过不同功能管道化交通组织和总体通行能力扩容,大幅缓解现状机荷通道交通拥堵问题,未来与深中通道对接后,成为服务深圳市,串联湾区东西两岸的脊梁,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市的发展。
2.工程创新,立体化复合通道:采用高速公路复合通道改扩建模式,解决了单纯平面改扩建无法解决的问题及瓶颈,且与平面直接拓宽相比,减少约 30 万平方米的拆迁,对高度城市化地区的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双层复合通道
3、路基改桥,释放空间服务市民:对两侧开发强度高的路段,在工程可行的前提下,将敷设方式由路基改为桥梁或隧道,减少对沿线片区的分割,促进沿线片区的开发建设,同时利用释放的道路空间打造成服务沿线市民的公共空间。
▲路基改桥,促进沿线开发
4. 智慧高速,提升效率: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构建集仿真、诱导、控制及预警为一体的智慧高速公路系统,全面提升高速公路系统的运行效率。
▲智慧高速公路
机荷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理念创新、技术先进、规模浩大,集交通一体化、道路智慧化、建筑艺术化及建造装配化于一体,是实现深圳成为交通强国先锋城市的标志工程。
二、南坪快速路衔接沿江高速并西延对接深珠通道
(一)问题分析。
1. 粤港澳大湾区珠江东西岸联通交通需求被抑制。
深圳联系珠江西岸的陆路通道仅有虎门大桥,该通道绕行东莞虎门、广州南沙,距离过远,无法实现深圳与珠江西岸的快速连通;虎门大桥呈常态拥堵,西岸纵向公路也将随着两岸交通联系增长而不堪负荷。未来两岸客货运交通需求年均增长率预计超过 5%,日均客运量在 30 万人次以上,有限的通道抑制未来交通联系需求的实现。
2. 深圳中心城区不仅缺乏与珠江西岸的直连通道,还与西部高速公路双通道系统衔接不畅。
从珠三角各城市区位和两岸融合发展趋势来看,在深圳和珠海之间、尤其是中心城区之间,构建直连通道,对完善湾区产业布局和两市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建深中通道联系的是深圳第三圈层机荷高速公路。深圳中心城区的北环与南环快速通道 -- 北环大道、滨海大道已不具备与珠江西岸直接连通条件。
深圳中心城区与珠江西岸直接联系需通过西部高快速路网系统实现。沿江高速公路是全市高快速路网体系的西部高速公路双通道之一,但由于与中心城区高快速路网衔接不畅,未能充分发挥广深高快速联系走廊功能,广深高速公路却超设计能力运行。
(二)规划思路及初步设计方案
1.南坪快速路西延对接珠江西岸,有利于提升深圳中心城区特别是前海的区域辐射力
粤港澳大湾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推进区域开放协作,需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南坪快速路作为承担深圳第二圈层东西向沿线各组团快速联系及对外交通功能的快速通道,是深圳中心城区对接珠江西岸最为合适的干线道路,先行启动南坪快速西延工程,可促进这一跨江通道规划尽快落实,对于提升深圳特别是前海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区域辐射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南坪快速与沿江高速衔接,可极大完善深圳西部路网结构
按照既有规划,沿江高速在前海片区仅能通过月亮湾大道节点转换,与南坪二期无交换功能,严重制约整个西部高快速路网的交通服务水平。按照合理的路网结构和交通组织,南坪快速与沿江高速作为区域大通道,一条贯穿深圳东西、未来还将衔接珠江西岸,一条串联着深圳西部南北向发展轴,两者形成衔接转换,对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3. 初步设计方案
规划重点就南坪快速路与沿江高速公路衔接方式 -- 海上高架互通立交、前海陆域地面互通立交、水下互通立交三个方案进行了综合比选,其中水下互通立交方案在节约集约用地、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空间品质等方面具有优势,并能预留未来西延对接深珠通道规划条件。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方案比选工作。
(三)实施效果
1.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充分提升深圳特别是前海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区域辐射力,推动形成粤港澳大湾区 1 小时 交通圈。
2. 完善我市西部路网结构:完善深圳西部骨干道路快速转换功能、分离过境交通对前海及周边地区的交通冲击、增强南坪快速对大铲湾的交通服务功能。
3. 解决未来前海片区交通问题:2015 年,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成立,成为中国 ( 广东 )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部分;2017 年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 把前海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和城市新中心 。新的定位在提升前海区域开发强度的同时,也将导致交通需求的迅猛增长。通过南坪快速路与沿江高速公路的衔接,消除西部高快速路网结构问题,支撑前海城市新中心的建设发展。
▲南坪快速路衔接沿江高速公路并西延对接深珠通道
三、宝鹏通道
(一)问题分析。
1.深圳第二圈层东西向高快速路网密度过低。
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第二圈层西乡、龙华坂田、布吉、坪山等外围组团逐渐由原特区配套功能区发展成为综合性城区,人口岗位密度及经济总量高速增长,东西向交通需求增长迅速,而高快速路网供给不足,区域现状东西向高快速路间距(8-12km)远大于中心城区快速路间距(3-4km),路网密度过低,无法满足快速交通需求。
2.第二圈层主要东西向干道拥堵日益严重。
目前,东西向主要高快速路(机荷、南坪)拥堵严重,随着 粤港澳大湾区 上升为国家战略及特区一体化持续推进,第二圈层东西向交通需求将持续增长,未来道路拥堵将进一步加剧。
(二)规划思路及初步方案
为支撑城市发展,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在第二圈层内部区域构建一条 横跨东西、上下两层 的快速复合通道(快速路 + 主干路)。
1.新建快速路,满足沿线组团的中长距离交通需求。
西起滨江大道西乡大道路口,东至南坪快速路三期,全长 53.2km,双向 6-8 车道,设计速度 60km/h。为减少对地块分割和环境影响,新增快速路主要以隧道(或高架)形式穿越建成区,与沿线相交高快速路设置 16 座互通立交,实现与区域高快速路的 快 - 快 衔接转换,提高通行效率。
2、提升改造既有主干路。
提升改造既有主干路,承担相邻片区交通联系、交通集散和公交主通道功能。全线设置信号灯控路口 29 个,右进右出路口 59 个。设置公交专用道(含港湾式停靠站)、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三)实施效果。
1.东西向主要干道交通压力得到缓解,通行能力提高。
宝鹏大道建成后,能分流机荷高速、南坪快速的交通压力,有效缓解第二圈层东西向交通拥堵状况。前海、宝安中心区至坪山中心区在 1 个小时内可达,通行时间减少 22%,车辆通行速度提升 18%。
2.区域公交运行条件有效改善,服务水平提升。
通过设置公交专用道,加密公交站点,完善地面步行 + 自行车系统,打造以 轨道、公交、慢行 为主的交通体系,提高服务品质和服务水平。
▲宝鹏通道
四、龙大高速市政化改造工程
(一)问题分析。
1.交通量不断增长,拥堵严重。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近年来,龙大高速交通需求持续增长、趋于饱和。根据调查,现状龙大高速交通量约为双向 9.3-11.8 万标准车 / 日(0.75-0.95 万标准车 / 高峰小时),交通较为拥堵。
2.龙大高速对光明服务较弱,缺乏出入口,用地分割严重。
龙大高速光明段长约 14 公里,仅有 2 个出入口,对光明新区服务不足;特别是受路堤分隔影响,道路两侧交通联系不便,品质不高。
3.龙大高速石岩段沿线立交群密集,影响主路交通运行。
龙大高速石岩段立交群间出入口间距较短,出入口对主路交通运行影响较大;既有朗田收费站通行能力不足,排队车辆外溢,引发龙大高速主路交通拥堵。
(二)规划思路及设计方案。
龙大高速全长 21km,本次改造分为三段,结合不同路段的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1.南段为水朗至凤凰立交段,长约 4.8km,途经石岩、光明南,主路拓宽为双向 8 车道,采用地面敷设方式,;增设双向 4 车道辅路设置 4 处互通立交;
2.中段为凤凰至楼村立交段,长约 8.6km,途经公明、光明中心,主路拓宽为双向 8 车道,采用两段隧道(或整段隧道)敷设方式,增设双向 4 车道辅路,设置 3 处互通立交;
3.北段为楼村至深莞边界段,长约 7.3km,途经公明北、松岗,主路拓宽为双向 8 车道,采用地面敷设方式,增设双向 4 车道辅路,;设置 3 处互通立交,加强对沿线片区交通服务功能;采用路堤敷设方式,保障主线交通运行效率;
(三)实施效果。
1. 更宽的道路:将原来的双向 6 车道扩宽为双向 8 车道,加上全线均将布设辅道,充分保障沿线居民交通出行。
2. 功能明确的交通系统:光明段采用双层道路系统,地面道路专注于加强对服务凤凰城、光明中心的交通服务,地下道路专注于服务光明新区居民往特区、东莞方向的交通出行。
3. 更多的立交节点:沿线设立 10 处立交节点,分别布设于广田路、南光高速公路、李松朗路、新公常路、、观光路、光侨路、外环高速、石岩外环路、德政路、机荷高速等道路,加强对沿线片区交通服务。
4. 拆除收费站:松岗收费站、楼村收费站、光明收费站、石龙仔收费站、水朗收费站(通往德政路的小站),将统一拆除。
5.提升慢行交通环境:龙大高速光明新区段通过性交通分流后,地面为慢行交通品质提升腾出了空间,有利于创造更宜人的慢行环境与城市形象。
▲龙大高速市政化改造工程
五、盐坝市政化改造工程
(一)问题分析。
盐坝高速是广东省高速 s30 的组成部分,主要承担深圳与惠州等东部沿海城市的客货运交通联系,节假日期间交通拥堵严重。
1.公交优先未落实,分担率低,出行结构不合理。
深盐二通道 - 盐坝高速高峰时段部分路段无公交专用道,公交优先保障不足,公交缺乏竞争力,出行结构不合理。
2.对沿线片区的服务较弱,与各片区仅一个衔接点,易形成瓶颈。
沿线现状仅在每个片区设置 1 处互通立交,通过匝道与地面平交路口进行衔接,高峰时段,受衔接点通行能力低及片区道路拥堵影响,易从地面道路回堵至盐坝高速主线。
(二)规划思路及设计方案。
改造起于大梅沙,终于深惠边界,全长约 31.5 公里。
1. 主线由现状盐坝高速改造而成,保持双向 6 车道,增设公交专用道,设计车速 80km/h;
2. 分别于大梅沙、小梅沙、溪涌、土洋、葵涌片区设置双 4 车道辅路,分散车辆进出;并在环城西路及外环高速设置 2 座全互通立交。
▲总体方案示意图
实施效果。
1.主辅分离,快慢分行。
通过在盐坝高速沿线各个片区位置设置主、辅路,分离快速交通和慢速交通。主路保证通过性交通快速通行,辅路加强与沿线片区道路衔接,保证沿线交通快速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