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层面频释强农惠民的信号,对于农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强,不但在现代种业、农村电商、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广发红利,同时积极引导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发挥乘数效应,引发了“农业+”多种热潮。此中,国家农业公园的概念渐渐进入各企业的投资视野,同时受到各地各级部门的重视。
国家农业公园特征
国家农业公园大多是以县域为主体,集结新农村建设、农业旅游、农产消费要素所打造的现代新农业旅游区,是一种能够更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城乡一体化的新实践行为及业态。它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集结了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将农村的各种资源“变现”,是文旅、农旅结合的理想模式,可有效带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
与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的区别
国家农业公园与单纯的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和以生产为目的的农业园区相比,有两大差异:一是主体不同,原来乡村旅游依靠农民,现在企业挑大梁;二是以消费为带动的农业增长的方式,“根据城里人的消费需求来定制农业生产”、“整个乡村就是‘大菜园’、‘大花园’、‘大乐园’、‘大公园’”,菜地、花圃、苗圃、大棚设施、水景……一切这些东西都是按照旅游的特色打造的,并不是全然按照生产要素来组织的。
因此,国家农业公园是在农业景观资源基础厚实、乡村风味特色突出的田野风光背景下,既是农业生产和科技推广相结合、优势乡村生活和城乡统筹相结合,又是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体验相结合,更是农民增收致富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结合的真实、回归自然的一种新型的综合体业态。
打造六要素
作为“农业+旅游”的创新模式,国家农业公园在打造时,需具备以下六要素:
具有吸引力较强的田园美景、地貌美景、水系美景和社区美景等资源禀赋与基本质素;
具有独特的民俗风情,如:特色的饮食文化、特色的生产习俗、特色的生活习惯、特色的节令节庆等;
具有标志性的展示传统和现代农耕文化的场所;
具有组织形式先进、产业结构合理、管理模式健全的建设与运营主体;
具有健全的道桥游线设施、下榻接待设施、餐饮服务设施、娱乐休闲设施、购物消费设施、管理与导游设施、出行运载设施、通讯视讯设施和康疗救护设施;
具有特色鲜明、传播力广、美誉度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
八大模式
国家农业公园现有八大运营模式,旨在吸纳多方力量积极参与,在保证“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村、园共建”。